第九章 爱弟兄 十字架是初代教会外面的标志,人们看见配戴十字架的人便知道他们是基督的门徒。但是,他们中间有一个更重要的标志──爱──就是他们中间充满了热情的照顾与分享,这是古代宗教社团所罕有的。甚至教会的敌人尤利安也承认:「这班加利利人不仅喂养他们的穷人,也喂养我们的穷人。」教父特土良说:「基督徒的仁爱行为是那么高尚,以致异教世界也以惊奇的口吻承认说:『看哪!他们是怎样彼此相爱。』他们快乐的分不限於信徒,他们因为勤劳工作,过简朴的生活,以致能照顾四周有需要的人。」屈梭多模主教曾见证说:「此地的教会每天喂养三千人。除此以外教会每天预备食物和衣服给狱中的犯人、在医院留医的病人、朝圣的人、残废的人、教会传道人,以及其他的人。」究竟这些门徒如何有如此的行动,只有圣灵能向我们说明。 壹、爱弟兄的认识 首先我们知道,得救重生的信徒所得到的新生命是爱的生命──爱神及爱人的生命。因为神是爱,他创造万物及人都是为要彰显他的爱,而人是特别按照他的形像创造的,重生是恢复了人受造时的性情。因此,信徒活出爱的生活乃是自然的一件事。就如鸟在天空飞翔,鱼在水里浮游一样自然。信徒是从爱而生,也因此为爱而活,否则就违背了他们属天的生命。唯有活在爱中生活中,他们才能快乐和平安。 其次,信徒从神而生是坐在神的家中,在这家中有许多神的儿女,有父老、青年和小孩 (约壹二12、13),他在这个家中被爱和照顾,逐渐在爱中成长,学习认识家中成员,在神家中生活、爱与被爱。初代教会的信徒,当他们受洗归入神的家之後,他们便天天聚集在家中,学习使徒的教训,彼此交通、擘饼、祈祷(徒二41、42),也在信徒的家中学习彼此相助的生活,以致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有缺乏的(徒四32-35),不但如此,信徒彼此相爱也是主耶稣给教会一个新的命令。 贰、彼此相爱的命令 主耶稣离世前向门徒指出「信徒彼此相爱」是教会唯一的标志,所以赐给他们一条新命令,他说:「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,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,我怎样爱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相爱。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,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。」(约十三34、35)因教会是见证父神及主耶稣爱心的器皿,这是教会在地上存在的唯一目的。 因此,历世历代众圣徒、众教会所追求的目标,就是如何遵行活出「彼此相爱」的命令。从初代教会的凡物公用,到历代复兴史,如摩拉维亚教会,中国山东耶稣家庭,都可看见这个脚踪。世人及众教会对他们的评价,都同样用一句话:「看哪!他们是何等的彼此相爱。」为何他们能有这美好的见证呢?主要是他们遵行了一则至理名言,即「我们中间没有一人为自己活,只为那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活。」也就是「若要爱弟兄,就当为我们的弟兄舍命。」(参约壹三16) 在主耶稣对门徒论到要赐下保惠师圣灵之后,他又提到这个新命令。因为藉著圣灵,信徒领受了主自己的生命,住在他的爱里。(约十四16-19)就能效法他的榜样,实行彼此相爱的命令,在爱的生活中成长以致有满足的喜乐。他说:「我爱你们,正如父爱我一样,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。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,就常在我的爱里,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,常在他的爱里。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,是要叫我的喜乐,存在你们心里,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。你们要彼此相爱,像我爱你们一样,这就是我的命令。」(约十五9-12) 基督身体建造 为何主耶稣如此强调:「信徒彼此相爱」呢?主要有两个原因: 第一,信徒之间的关系是神家中弟兄姊妹关系,这个属天生命的关系,超过地上属肉体亲戚关系。地上肉身的关系是暂时的,但这个关系是存在永远,是属神、神圣的。信徒在这个关系中彰显出神国的实际,所以,彼此相爱的命令是最重要的命令。 其次,在这个命令之下,基督的身体得以成长建立起来,如此才能向世人作见证,用基督的爱去爱世人。人天然的身体上的各个肢体,如眼睛、手及脚是自动地彼此相顾。照样,基督的身体──教会中的各个肢体也该彼此相顾。我们受浸成为基督身体的众肢体,我们在生命建造上是互相依赖,彼此成全的关系。唯有实行彼此相爱的命令,使我们生命得以长大,恩赐、职份得以成熟运用,使基督的身体得建立,在地上可以向世人彰显流露出基督的爱及荣耀,建立神的国度。所以,唯有遵守「彼此相爱」的命令,信徒才能成长,教会才能被建立起来。 教会复兴有二个层次,首先是多人悔改,归信基督,这是福音的复兴。但教会真正的复兴是信徒活出「彼此相爱」的生活,这也是主耶稣所要求的复兴。 参、彼此相爱的学习 在教会历史上,传福音建立教会的传道人及团体不少,但把人带到「彼此相爱」的生活的传道人则不多。在二十世纪初山东耶稣家庭的敬奠瀛便是一个特别的一位。为考察耶稣家庭的见证,特地在耶稣家庭住了二年的西国医生李岱汶,曾如此记载说: 今日基督教的光景,已经落到像哥林多教会的情形,各样恩赐都不缺,口才智识都全备,彼此之间却是:分门别类,互相轻视,不能合一。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告诉我们,解决哥林多教会的难题方法,乃是要大家追求「更大的恩赐」;如果我们没有那「最大的恩赐」──「爱」,而单单追求得到其他恩赐,则各种各样的难处都要起来,造成教会中更多更大的纷乱现象,以致羞辱主名。 「先知讲道」、「各样的智识」,都是很好的,但忽略「肢体相爱」、「起初的爱」,於是产生畸形现象:灵性骄傲、自我嚣张、看不起别人。 「耶稣家庭」在中国的兴起,乃是神的手亲自作的,它的特点不是「先知讲道」,不是「说方言」,不是「教会真理」,乃是「肢体相爱」。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论「爱」是「最大恩赐」。这恩赐的具体表现就是在十二章的「肢体生活」中,所以「肢体相爱」就是基督教会的「最大恩赐」。「家庭」对外面任何信徒;团体及个人,都没有分门别类的宗派观念,只要你是一位基督徒,他们就以肢体的情分看待你,称你为叔叔、伯伯、姊姊、弟弟。这种情形,比较今日人的宗派团体不知高出几许! 为了切实学习「彼此相爱」的生活,我们提出主要的内容交通如下: 一、属灵的交通: 正如我们在「灵命成长要素」中所题到的,信徒属灵生命是在信徒彼此交通、互相劝勉中成长,保罗在写给腓立比信徒的信上说:「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,爱心有什么安慰,圣灵有什么交通,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,你们就要意念相同,爱心相同,有一样的心思,有一样的意念。」(腓二1-2)保罗也劝勉提摩太要在教会荒凉中寻求渴慕神的人一同追求。他说:「你要逃避少年人的私欲,与清心祷告主的人一同追求公义、信德、仁爱、和平。」(提後二22) 在歌罗西书中他说:「用诗章、颂词、灵歌,彼此教导,互相劝戒,心被恩感歌颂神。」(西三16)。所以,我们必须小心谨慎,爱惜光阴,在神所安排的地区,寻求与清心爱主的信徒一同聚集,追求认识主(参林前十四26-31),使我们「认识神的儿子,得以长大成人,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。」(弗四13)竭力脱离假冒伪善信徒的影响,效法那些美好的见证人,无论是以前或是现在的圣徒,效法他们的榜样去行。 寻求历代及现今神所使用的众使徒、众先知的教导,接受他们的辅导,使我们生命得以长进。更要脱离宗派团体的辖制,与众圣徒、众教会在主里有交通,彼此学习,互相建造及配搭,使我们在爱中建立自己。我们应当看出,撒但在教会中所做最大的破坏工作,就是藉著一些不成熟的传道人,建立各种宗派、团体,使基督的身体四分五裂,失去圣灵所赐的合一;使肢体之间恩赐的功用不能彼此相助,渐渐增长;使热心的信徒停在幼稚、肤浅、分门别类的光景。如此基督的身体──教会就无法在地上显出她应有的权能,来败坏撒但的国度,夺回它所霸占的产业。 近代所有复兴的教会,其共同的特点,就是恢复初代教会信徒之间的团契(交通),以家庭小组为教会的主体,脱离天主教所遗传会堂式及神职人员服事的聚会。使信徒在家中彼此学习、互相教导,并接受神的众仆人的恩赐和职事的服事。使众人在圣灵带领下得以成长,不再停留在听道、守礼拜仪式的聚会中,而是人人为祭司,各尽其职,建立基督的身体,使众人在认识基督的真道上同归於一,得以长大成人,这是今天教会所该走的道路。 二、在生活上彼此相爱 在教会生活中 信徒在教会生活中,由于生活背景及属灵生命经历及恩赐不同。所以必须学习竭力保守神所赐合而为一的心。正如保罗所说:「凡事谦虚、温柔、忍耐、用爱心互相宽容,用和平彼此联络,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。」(弗四2)当初,主耶稣呼召十二个门徒,训练他们成为使徒,就是把许多背景、个性的人,甚至把犹大也放在他们中间,为要教导他们学习彼此教导、劝戒及相爱的功课,这也是他们成长的秘诀。初代教会信徒,他们天天聚集在信徒家中,彼此相爱,以致他们属灵生命快速成长,很快地就活出爱弟兄和众人的见证。 保罗在教导以弗所教会,如何在教会中过成圣生活时,也特别提出他的劝勉,他说:「一切苦毒、恼恨、忿怒、嚷闹、毁谤,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,并要以恩慈相待,存怜悯的心,彼此饶恕,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。所以你们该效法神,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。也要凭爱心行事,正如基督爱我们,为我们舍了自己,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,献与神。」(弗四31-五2) 希利是主大用的仆人,他在这方面有美好的见证,有一次探访一个密友。当他离别友家之时,大家都希奇他为何没有穿衬衫。当他第二次再到友家时,他的朋友就问他上次为何不穿衬衫?他答说:「我刚去看望一个病人,见他没有衬衫,所以把我的给了他。」朋友说:「你若回家另送一件给他不是一样吗?」希利答说:「我可以这样作,但我觉得把热的衬衫给他,比冷的更好。」一个肢体有缺乏,就是全身的缺乏,你有此感觉吗? 三、在日常生活中 使徒行传第二章中,初代教会的信徒,他们不但天天在家中「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,彼此交接,擘饼祈祷。」(徒二42)而且「信的人都在一处,凡物公用,并且卖了田产家业,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。」(徒二44-45)「那许多信的人,都是一心一意的,没有一人说,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,都是大家公用。……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。」(徒四32-34)可见他们不但在属灵上有彼此交通学习,他们在生活上更遵守了主耶稣「彼此相爱」的命令。那些有多余田产的人,变卖田产房屋,分给有需要的人,使众人都没有缺乏。就像地上的家庭一样,兄弟姊妹在财物上彼此共用、相助。他们不但彼此相助,也帮助社会上的孤儿寡妇,得众民的喜爱、尊重,所以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。更由於他们活出彼此相爱的生活,圣灵大大地与他们同在,神悦纳了他们的祷告,使徒们便大有能力,见证主耶稣复活,众人也都蒙大恩(参徒四32-33,约壹三17-23)。 按犹太拉比的传说:阿珥楠与亚劳拿兄弟二人虽分居,却是极其亲睦。阿珥楠人口多( 历代志上二十一章二十节),亚劳拿人口少,二人的禾场相连。当收割的时候,亚劳拿心里想,我哥哥的人口多,我的人口少,当将禾捆暗暗送些给他。晚间就如此行了。阿珥楠也心里想,我弟弟的人口虽少,我的人口虽多,但神赐给我的祝福丰盛,我要将些禾捆暗暗送给我的弟弟。晚间也如此行了。白天各见自己的禾捆一点也不少,同感诧异。第三天晚间,二人正在互送禾捆之时相遇,各言情由,遂即互相感谢神恩。由於他们弟兄相爱,所以神拣选他们的禾场作为建殿之基地。建立基督的身体也是在於弟兄彼此相爱。「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,百节各按各职,照著各体的功用,彼此相助,便叫身体渐渐增长,在爱中建立自己。」(弗四16) 日常生活彼此相爱之实行: 四、家庭团契 近代韩国教会复兴,及中国耶稣家庭的见证,都是因为他们遵行信徒财物共通的原则。他们在财物上实行彼此相爱,使生命得以成长,信徒得到帮助,福音得以广传,主的真道得以被世人接纳。今天我们唯有恢复初代教会家庭聚会,信徒相交、财物共通的实行,否则无法切实遵行基督的教训,生命也无法真正地成长。 五、个人生活及职业见证 在彼此相爱生活的实行上,除了教会、家庭团契之外,还有在信徒个人的家庭或职业上彼此帮助,成全的见证。如廿世纪初英国爱的使徒戚伯门,三十岁时到班得普服事教会。他选择一处最穷的地方,在那里找到一栋房屋,不但自己住,也接待许多经过他家的人住宿,虽然他是单身,从小过惯舒适的生活,可是为了效法耶稣,就学习亲自用爱来服事他们。他除了在教会讲台上教导信徒,属灵上照顾服事信徒,为了遵守圣经上彼此洗脚的榜样,就坚持替所有住宿的信徒擦皮鞋。还有日本的著名传道人贺川丰彦,为了接待许多穷苦的信徒,一直加盖他的住家,使他的家形成八爪章鱼的形状,他及信徒们凭信心接待了许多信徒。 清末中国山西平阳的席胜魔弟兄,本名席子进,信主以后大得更新,脱离鸦片烟瘾,改名胜魔。后来,他与妻子变卖一切,成立戒烟所,帮助许多瘾君子戒毒,靠著神重获新生。因著他们夫妇实行「彼此相爱」的命令,不但帮助了许多百姓戒烟,福音也因此在各地传开。 带领日本名作家三浦绫子信主的五十岚健治,为了主日能够聚会,决定自己创业(因为在当时,几乎所有的工作,主日都不放假)。他选择了服务人的洗衣业,开创了日本第一家洗衣公司,在二次大战前就拥有自用小飞机。他常带领员工(大多是信徒)到全国各地监狱向死囚传福音。这类见证在古今中外真是不胜枚举,但愿我们快快脱离宗派仪文,在生活及职业上成全圣徒,彼此相助,建立基督的身体。 肆、爱弟兄的结果 一、爱弟兄就遵守了主耶稣的命令。因为「不爱所看见的弟兄,就不能爱看不见的神。」(约壹四20)我们爱神有多少,就看我们爱弟兄有多少,因为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。雅各劝勉初代的信徒说:「我的弟兄们,若有人说,自己有信心,却没有行为,有什么益处呢,这信心能救他吗。若是弟兄,或是姊妹,赤身露体,又缺了日用的饮食,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,平平安安的去罢,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,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,这有什么益处呢。这样,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。」(雅二14-17)约翰也说:「主为我们舍命,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,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。凡有世上财物的,看见弟兄穷乏,却塞住怜恤的心,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。小子们哪,我们相爱,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,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。从此,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,并且我们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稳。(约壹三16-19)所以求主的圣灵帮助我们在生活上实行彼此相爱。 二、爱弟兄使我们爱神的心达到完全(约壹四17),使神的爱在我们身上达到成熟。因为爱使我们走舍己的道路,我们因著实行爱弟兄的命令,就逐渐放下老我。旧人被倒空,也就能被神的爱充满。并且爱弟兄的交通与生活,使我们在爱中彼此建造,使我们在生命及生活上得以成长,达到基督丰满的身量。 三、爱弟兄使我们见证基督的生命。基督的生命是神爱之彰显,我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,世人才能认识基督的爱,才能认识神是爱,才能使世人信服真道。 四、爱弟兄使我们能遵行主所吩咐的使命,出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。历世历代信徒接待出外的传道人,及为信仰受逼迫的肢体(参约参5-8,来六9-12),使福音得以广传。如腓立比教会帮助保罗在各地传道。马其顿教会在极穷乏之间,捐钱帮助耶路撒冷教会中的穷人。摩拉维亚教会每四个人就有一位出外的宣教士,并且他们为福音移民,一家一家地出去。耶稣家庭奉献达到十分之十,主日出去服事穷人、病人、孤儿、寡妇,为附近的村庄修路、造桥。晚上回家擘饼、聚会交通。慕勒凭信心办孤儿院,有六十年之久,养育孤儿无数,起初规模较小,後来不断扩充,孤儿人数经常在三千人左右,远远超过英国政府所做的。戴德生的中国内地会,都是由西方教会的信徒一点一滴奉献所捐助的。慕勒曾在二次大战期间,奉献捐助内地会。由此可见,近二千年来教会的建立,都是由弟兄相爱的生命及生活所凝聚的,这些只有将来到天上才能完全显明出来。但愿我们今天能赶得上,能与众圣徒一同有份於国度的建立。 附录 「耶稣家庭」是近代中国教会一个伟大的见证,这个生活组织,是基督福音落在中国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一枝鲜花和硕果。它是土生土长的,生活纯粹自立化,它不注重讲道,而注重生活,摆脱了庙堂式的宗教,达到真理的实践。正如一位弟兄所说:「对於耶稣家庭而言,道即是生活。」他们在生活上遵守了主耶稣的「彼此相爱」的新命令,他们得了保罗所说「最大的恩赐」,而「最大恩赐」的具体表现在「肢体生活」,「肢体生活」的最高表现,乃是达到约翰福音第十三章十六节之「为弟兄舍命」。愿信徒藉此书看出这件事实的宝贵,而一同起来追求爱慕! 一、创始经过 耶稣家庭为中国信徒敬奠瀛先生所首创。先生生于山东省泰安临汶区马庄敬家杭,自幼醉心儒学,具有求道之决心,於民国元年入泰安萃英中学读书,该校乃基督教会所办。入校後一面读书,一面查考圣经,经数年之详细观察,方知基督教乃一出世入世之真道,耶稣实为舍命爱人之救主。即笃信不疑而真诚接受之,并愿一生一世效法耶稣平民化的精神,走那吃苦舍己的道路。在他未皈依耶稣之先,即羡慕贫穷生活,深以私产为精神生活的牢狱;故信主後即实行破产,变卖一切所有的,分给穷人,度乞讨布道生活。至民国八年,目睹社会之黑暗,人欲之横流,不能互助友爱合作,致使国家社会无形中受到许多人力物力之损失,遂毅然倡导信徒集股办一完全诚实之商店,藉以发扬基督之真光。至民国十年阴历正月初一,该店始正式成立於马庄敬家杭,命名为「圣徒信用储蓄社」,简称「圣徒社」,此乃耶稣家庭之前身。 信徒社之第六年,蚕桑学道房即设立于夏定庄旧址,後改为耶稣家庭。其初创时,无寸土,无片瓦,房子是向夏传真先生借用的;又租了两亩地,买了三张破织布机,弟兄姊妹十数人,就如此男耕女织的过起集体生活来了,其穷苦自不待言。直至一九三○年(民国十九年) 才迁至马庄北坡新址。先盖了七间草屋,过了两年,又盖了七间砖房,生活愈穷苦,人口愈增多,规模愈扩大,制度也愈严格。凡入家的必须破产,否则不能列为家庭的基本人口。断炊喝开水,扫磨膛(家中无粮下锅,扫磨膛以作全家一餐),吃四个眼睛的「糊」(言其稀可将吃者之两眼在碗中清晰照出),是家中日常生活的情形。虽如此艰苦,亦严守著不劝捐,不欠债的起初信仰,吃粗穿破,努力生产。 二、马庄的崇拜和祷告 祷告是居於首位的。每一个人在早晨四点钟起床之后就到会堂去;不论男女到了那里就开口大声做起祷告。 大约早晨五点钟便开始演讲或作见证。接着就是另一段「晨更」的祷告时间,可能一直继续到上午八点钟;到了早餐,白天的工作就开始了。 负责人在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再次进行祷告,我也经常参加他们。用膳的时候也是祷告的时间。谢恩的时间可能占一刻钟。每一个部门也有著他们本身的祷告时间,通常都是集体大声祷告的。继续到相当时间,便由内中的一人,多半是位负责人,单独作一总结祷告,从而结束了祷告的阶段。 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在马庄都是被歌声所联串着的。诗歌是一种热情的表现,这种表现是不信主的人所永远不能产生的,大体上也因为这是他们的经验的一种发扬。我日常都到每一个部门去作巡礼,而我对他们每一部门写在黑板上的韵诗特别发生兴趣。这些歌词经过润饰或增订,然後才把完美的作品加以印刷,准备编入赞美诗集。 三、衣食住行 以「凡物公用」,圣徒们取消小家庭,而合一在基督里同过大家庭生活的事例,教会历史上屡见不鲜。除了使徒时代之耶路撒冷教会外,尚有中世纪之修道院,近世纪在印度之灵修院,英国之爱俄那团契,中国之恩典院,灵修院等等,都有神的祝福在其中。个人私有财产原是罪恶的产物,教会如能在圣灵引导下施行「凡物公用」,则灵程的追求上可以达到相当高的地步,其中不必再为勉励信徒而讲「追求」、「奉献」、「爱心」、「肢体」了,因为已经完全生活著在其中,每日过著「完全献上」、「全时间奉献」及「互为肢体」的生活了。 耶稣家庭的中心地──马庄,有固定人口四百八十多人,加上各家来的流动人口,合约五百人左右。他们没有个人生活的观念。凡物公用、分工合作、生、老、病、死、衣、食、住、行等,都有了安排,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,心无挂虑,每个人面貌上都带著和霭、喜悦,似乎不知有人生疾苦。 四、「十分之十」全然献上 中国当局也有他们的慈善计划。当我在马庄时,有一人正在为此夸耀,并询问这些基督徒们的施予究竟有多少。「我们所出产的十分之九」,就是那令人震惊的答覆。 对於执政者来说是太多了,对于我也是太多的!于是一有机会我就把恒新拉到一旁问他说:「你的意思是怎样的,你说你们今年所施舍的是收成的九分之一吗?」 「事情是这样的」,他说。「从一九三○年我们就开始十一奉献了;这样一直继续了十年。一九四二年出现了一次大饥荒,饥民遍野,我们感到应该增加十分之一。神是这样的赐福给我们,以致我们在第二年时也感到不能就此为止,於是我们每年都增加十分之一:所以今年我们一共捐献了十分之九了。」 我问道:「你们怎样供给我的食用呢?」 「就是按照主所赐给你的,」答案是这样。「你念着主的祷告文说『我们日用的饮食,求主今日赐给我们』,可不是吗?」 「原来如此!」这是我所能回答的话。 不消说,我就是藉著他们的信心的动力的收获而过活的。执政者对於这样的热烈的爱心怎能望其项背呢? 自我离开中国後,我曾接到左顺真姑娘和陈碧玺医师的来信。只提其中的一句话就够了:「我们原以为今天不会吃到什么东西,只有水可饮罢了,但是主竟这样恩待而赐给我们吃。」 问题就发生了,如果他们的农业生产是这样的卓著效率,为什么他们现在竟会达到这般地步呢?他们晓得许多食物的维他命含量和卡路里价值,包括合理范围内的杂草和树木的嫩芽在内。他们竟会为了那种神秘的理由,而把他们一切所有的都捐献出来。感谢主,今年度他们业已把农产品的十一奉献增加至十分之十了啊! 「耶稣叫门徒来说,我实在告诉你们,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,比众人所投的更多。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,拿出来投在里头。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,把他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。」 (可十二43-44) 读者们啊!只要显出了这样的热心,就等于显出了那足以征服世界的力量了。 我坐下来思索、默想。我对它的反应是何等的错综复杂啊!后来我又打开陈碧玺医师的来信,再读一遍。我激动的说:「啊!神呀!让我也学像她们这样去做吧!」我本能的呼吁。
|